新闻动态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我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2019-06-05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基础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发生改变。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简单地“去煤化”并不可取,转型升级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实施和推进,煤炭产业进一步改革升级,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煤电、煤焦、煤化、煤钢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了新能源、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矿区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多元产业的协调发展;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部分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比重超过60%。


着力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煤炭产业链条延伸持续推进。在国家政策鼓励下,煤炭企业与煤电、化工、建材、冶金、物流等企业重组联营进入新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2013年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行业。多年来,煤炭行业坚持走高端化、多元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道路,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战略合作、资产联营等多种形式,推动煤炭企业与下游产业、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从传统的煤炭开采业向现代产业体系嬗变。煤为基础,煤电、煤钢、焦化、建材、储运、金融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煤炭产销协同、新产业、新业态等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涌现,煤炭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发展煤电联营的指导意见》,要求理顺煤电关系,自主开展煤电联营工作,结合煤炭、电力行业发展布局,重点推广煤电一体化。据悉,此前的煤电合作,多以双方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的方式执行。


日前,国家电投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与淮南矿业集团签订《安徽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合作协议》《淮南平圩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合作协议》,开辟了煤电一体化新路径。业内人士分析,在股权层面上深度合作,煤、电可实现真正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煤企探索多元化的道路上,煤化工成为一项重要业务,几乎所有煤企都有所涉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启动建设了一批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成功运行了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示范工程,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均走在了世界前列。“十三五”期间,随着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建设,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记者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了解到,2018年,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1138万吨/年、1112万吨/年、51亿立方米/年、363万吨/年。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报告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推动能源革命和煤炭行业改革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战略转型为主攻方向,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提升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是着力推进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推动行业发展由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转变,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由煤炭生产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在化解行业过剩产能进程中,妥善安置好职工,处置好资产债务问题,维护煤炭供需平衡,提高煤炭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关人士指出,煤炭企业根据自身优势与区域资源优势来确定企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定位,可分为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做大做强发展类产业”“转让或退出类产业”和“未来拟进入新产业”。其中,“做大做强发展类产业”,即这类产业就是本煤炭企业的主体产业定位;“转让或退出类产业”,即这类产业属本煤炭企业需要剥离转让、移交或“僵尸企业”处置类的产业定位;“未来拟进入新产业”,即这类产业属本煤炭企业未来发展的、有待调研比较进行战略选择的新兴主业定位。


首先,煤炭主业较强的企业,发挥地域条件、煤炭资源和技术优势,发展煤基高端化工、新型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方向,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引入“互联网+”运行模式,构建大数据技术平台,在安全风险预控、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科技研发等方面有效应用。


其次,资源条件较差的企业开展积极退转让和退出。根据国家政策按步骤解决煤炭产业中产能过剩的问题,严格控制产能增加的同时还需要企业优化储存量,所以要切实做到增量控制工作,关闭一些成本过高、产量较低的老旧矿业,要加大对违规违法超产矿业的治理力度,加快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切实压缩矿业的实际产能,同时还要进行结构上的优化工作,中小型煤矿应适时退出产能结构链。


最后,根据地域条件确定未来拟进入的产业。企业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针对优质食品需求等市场潜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利用靠近城市的退出煤矿土地资源,发展养老、现代化办公园区等;依托煤矿位于距离城镇较远或山区偏远地区,利用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新能源;依托煤矿区的生产条件和井下空间优势,大力发展煤矿井下新型生产工艺,实现煤基电、热、气的全井下供应和生产,污染物井下控制与处理,形成煤炭清洁能源系统。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

赤同网络 技术支持&Powered by eLoo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