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业内人士认为,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在强调碳减排是未来能源转型的重点。碳排放“双控”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表面的能耗总量控制,这将会进一步促进绿色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考核机制更加科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本次会议的提法,是在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所提出的“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能耗双控考核”基础上,进一步激励企业使用绿电降低自身能耗总量。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表示,原料用能是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也就是说,石油、煤炭等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将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光大电新环保团队分析师殷中枢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该提法的核心在于核算能耗总量与强度的方法论的改变,这将推动更为科学的考核机制,防止“一刀切”和不合理的核算机制。未来,碳排放“双控”将成为更加科学的指导约束方法,这将利好绿电和受能耗总量约束的上游能源产能的释放。 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表明能耗“双控”的根本目的是限制传统化石能源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低碳循环绿色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表面上的能耗总量控制。此举更加科学精准,既可刺激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绿色能源大规模发展,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防止原料用能供应短缺,还稳定了以原料为基础的一系列工业品的价格。 郭云高表示,之前的能耗核算方式,将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计入,粗放不科学。部分煤炭、石油等能源物质在用做原料而非燃料时,是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比如石油制成化纤产品时。风力、光伏、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也是如此。 安信证券分析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可刺激下游对新能源装机的需求。 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另一个重要提法在于,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郭云高认为,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有重叠的地方,但不完全重合。这一提法强调碳减排是能源转型的重点,这将会进一步促进绿色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殷中枢告诉记者,未来将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目前以能耗“双控”指标作为考核,用以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进一步完善。采用碳排放“双控”作为考核标准,将直击要害。 殷中枢表示,保障能源安全是第一要务。展望能源革命,以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的过程中,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制造端、运营端在内的全产业链都将从中受益。 此外,能耗强度未来依然是企业考核的内容,因此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原料的可利用率,依然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推动储能配套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广发证券电气设备分析师陈子坤认为,在能源平稳运行、电力充足稳定的前提下有序建立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新增绿电免于能耗考核,将有效刺激新能源装机需求。 新能源发电客观上存在着波动性等问题,与用电负荷并不完全匹配。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传统能源快速退出会对整体的用能安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光大证券认为,一方面,现阶段仍要把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和高效利用做好,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进行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发电配套保障性设施的发展,要加强特高压、配电网改造及储能的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https://www.cs.com.cn/cj2020/202112/t20211215_62278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