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一方面需要持续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经济、绿色、灵活的能源,另一方面需要发展能源数字经济,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包含能源供应体系、能源信息体系、能源经济体系在内的全方位现代能源体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保障安全是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时期中国将从战略安全、运行安全、应急安全等多个维度,加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电力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内涵。 01 何为现代能源体系 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遏制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已有多个国家相继宣布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全球能源体系也出现了深刻变革,能源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低碳化、智能化、多元化、多极化趋势。中国要加快构建的,就是顺应世界大趋势、大方向的“现代能源体系”。 现代能源体系是基于可再生能源与气体能源相融合的多元能源结构,依托清洁能源和互联网相耦合的智慧能源技术,从传统能源体系逐步进化形成的全新的能源体系,也是从传统能源体系走向未来能源体系的必经阶段。现代能源体系应具备三个核心特征: 一是可再生能源优先、气体能源支持,因地制宜的多元能源结构。在能源的增量上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的气体能源对其作为补充和调节。因地制宜是指,不同地区资源条件不同,需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或建立适用于当地的能源结构。 二是分散式为主、集中式为辅,相互协同的可靠供应模式。可再生能源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是就近利用、就近分配。而气体能源可以根据需要分散式或集中式利用,既可以作为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调峰支持,也可以是分散式供应不足时的补充。 三是供需互动、有序配置、节约高效的平衡用能方式。首先,消费者在用能的同时,也可能产能,既是能源需求者,也是能源供应者。而供需双方的地位将趋于平等。其次,为了提高系统可再生能源接受程度,需求侧回响供应侧,优先配置可再生能源。最后,还应充分发掘供需两侧的可调控资源,实现平衡用能、节约用能。 02 目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与能源相关的目标指标共4个,分别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规划》提出,到203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根据BP统计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达到了30.7%,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其次分别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占比分别为13.8%、7.1%、4.6%和3.2%。从世界主要国家单位GDP所产生的碳排放来看,发达经济体的单位GDP碳排放普遍在0.1-0.3千克/美元,而中国2019年的单位GDP碳排放为0.712千克/美元。因此,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强度上来看,中国都急需控制碳排放量。 因此,在能源消费端,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目标便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模式。做好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的“加法”和减少能源产业链碳排放的“减法”,首先要完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其次是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 在能源供给端,《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生物质发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力争2025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左右,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2020年,中国光伏和风电发电机装机规模仅为5亿千瓦时,相比国家提出的2030年达到12亿千瓦时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相当于10年时间市场规模至少翻一倍,行业发展仍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03 转型结构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规划》指出,传统能源领域强调能源安全,保障国内化石能源供给。要持续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提升能源系统效率。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风光水核,加强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重点工业领域的应用。 目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原油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重要用途短期内无法被取代,故原油的化工需求短期内将保持增长;全世界燃油车保有量依然很大,因此,成品油燃料需求短期将保持稳定。 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较高,保障能源安全也成为中国原油企业的重要任务。因此,原油的战略地位中短期内不可替代。中国极其重视能源供应安全。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确保能源供应,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IEA在《世界能源展望2021》中预测,全球原油需求将于2025达到97百万桶/日的峰值,在2030年前基本保持稳定,最终于2050年降低到77百万桶/日。 《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风、光、锂、氢、气。 业内人士认为,《规划》中有关于加快页岩气、煤层气等开发力度的内容是一大亮点。此类能源的供应,可以有效改变我国能源结构,促进能源转型。 04 数字化 《规划》提出,中国的电气化水平将持续提升。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将达到30%左右。 在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同时,以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为代表的终端电气化进程将持续推动用电量增长。用电增长与节能管理的矛盾将推动能源系统精益化管理需求不断增强。与之相应的能源流与数据流合一的“能源数字化”有望成为重要趋势。 未来能源领域预计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电网智能化管理、柔性输电、高效调度运行、需求侧协调响应为代表的智慧能源建设和配套能源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未来能源体系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国网能源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所发布《能源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1)》指出,数字化推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永续发展。能源电力企业以数字化战略为先导,能源央企数字化转型战略从企业发展全局出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数字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主要包括体制机制、传统产业、数字技术、数字生态等战略环节。 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社会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亟待以新型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变革能源体系功能形态和价值创造模式,切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一方面需要持续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经济、绿色、灵活的能源,另一方面需要发展能源数字经济,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包含能源供应体系、能源信息体系、能源经济体系在内的全方位现代能源体系。 来源: 新浪网 企业观察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2-03-30/doc-imcwipii135413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