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跨越 农村创业青年在拓展蜜柚种植面积时缺了资金,农场经营者在乡村流转闲置土地时资金不足……公益小贷公司以低于市场利率的小额贷款为这些乡村农业项目缓解了资金压力。2019年,广州民间金融街获批公益金融试验区,自此启动了公益金融的探索。一方面,以地方金融机构探索公益金融形态,通过创新设置公益小贷设立主体资格,实现了公益基金会担任小贷公司主发起人;设置公益小贷公司业务规则,引导小贷公司以7:3的比例开展市场化和公益性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推出公益理财、公益保险、慈善信托等创新业务。 随着一批公益金融机构相继落户,一系列公益金融产品投入市场,我们看到了公益金融更多的可能性。 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入驻广州民间金融街。 新故事:以低息或无息的公益小贷扶持三农 80亩蜜柚从种到收 来广州寻找周转资金 眼下正是柚子收获的季节。在梅州市大埔县漳北村,300多亩的蜜柚散发着香甜的气息。3年前,梅州本地青年官维远返乡创办了绿之农生态有限公司,种起了蜜柚。这几百亩柚子正是由他流转土地,再雇佣农户种植的。赶在中秋节来临之前,第一批成熟蜜柚的采收工作迫在眉睫。采收、存储、销售……计算下来,需要一笔不小的周转资金。 不过,官维远早有了思路,他计划向惠众小贷再贷一笔资金作为销售柚子的周转资金,目前正在洽谈阶段。 早在蜜柚育苗期,双方已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时间回到去年冬天,在创业两年后,官维远准备扩大蜜柚的种植面积,但用完了启动资金,还有近80亩的种植成本尚未能覆盖。正在官维远一筹莫展时,惠众小贷的公益金融产品出现了。据他了解,这是惠众小贷开发的一款公益助农贷款产品,贷款利率为3.7%。官维远核算过,按照这一利率,柚子收成后能盈利。“做生意最终都要回归市场,和受到捐助不同,这笔钱我不是白拿的,最后是要还的,这样我会更有动力种植好柚子,卖出好价格。” 除了在资金端给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支持,惠众小贷还联动国强基金会旗下产业链公司的农业技术力量和供应链产销优势,既提供技术指导,还包销。 除了绿之农,惠州博罗县的一家农场也向惠众小贷申请了公益贷款。这一项目向当地村民承租了300多亩闲置土地用于农业发展。惠众小贷给予了项目公益贷款的支持,解决了其资金困难。 据了解,惠众小贷成立于2020年12月,是首家落地广州民间金融街的公益特色小贷公司。该公司全资股东为创立于2013年的非公募基金会——国强公益基金会。按照监管要求,公司的公益性和商业性业务比例为3:7。在接受制度约束的同时,该公司也享受到了“政策直通车”。作为公益性小额贷款公司,惠众小贷获批全省展业,即区别于一般只能在市内开展业务的小贷公司,其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开拓市场。 目前,该公司正在洽谈的助农项目逾10个,涉及助农资金需求约4000万元。惠众小贷以商业性业务维持企业运行,以低息或无息的公益性业务扶持三农和困难群众。公司成立以来在支持公益的同时实现了略微盈利。“这是金融+公益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直接证明,也给予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惠众小贷总经理袁涛说。 以7:3的比例 开展市场化和公益性业务 广州民间金融街对公益金融的探索源于2019年,运用金融的工具和手段服务社会共同富裕是试验区建设的初衷。公益小贷是公益金融试验区首个引导金融向善的实践探索,此外,越秀区还积极引导辖区信托公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公益金融产品。 当时,长期扎根公益领域的国强公益基金会也在思考如何让资金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公益金融正是将金融和公益手段结合,让公益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双方一拍即合促成了惠众小贷的落户。随之,中孚家族办公室等一批公益金融机构也相继落地。引入带有公益性质的金融机构,以及指引辖内的金融机构创新公益金融产品,就是试验区探索公益金融走出的重要一步。 “试验区获批建设之初,我们首先从地方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探索,从顶层制度设计开展创新,经过大量调研,对公益小贷的设立主体、业务模式等进行制度设计并付诸实践。”越秀区金融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龚文艳告诉记者,在公益小贷落地的过程中,制度创新是关键。一方面,创新设置公益小贷设立主体资格,经过充分论证“政府指导、基金会运营”这一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形成了公益小贷专门监管要求,实现了公益基金会担任小贷公司主发起人,突破了原需为实体经营企业的限制;另一方面设置公益小贷公司业务机制,在保留70%小贷公司市场化贷款业务的基础上,试行30%低息或免息贷款的比例,用于乡村振兴、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帮扶。 从资本逐利性角度看,金融机构的商业性始终存在。那如何引导公益金融机构平衡公益性和商业性呢?现阶段,越秀区一边通过开展公益慈善相关宣传,引导企业树立资本向善的公益理念,支持鼓励企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一边从政策层面予以一定约束,以惠众小贷为例,在制定公益小贷运营规则时,通过公益小贷专项监管要求,设置商业性和公益性的业务比例,对小贷公司开展公益性贷款的行为予以制度性要求。 当公益遇上金融 从“输血”转向“造血” 公益金融是金融行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长期关注国内公益金融发展的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曾亚琳认为,对于投资方来说,公益金融产品是带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服务内涵的,能满足投资者和资本方义利并举的需求;对于金融机构方来说,这是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的业务,早些年金融的业务机会非常多,但发展到现阶段,金融机构也在寻求差异化的产品以及更吻合人民群众发展需求的产品来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 “我们是摸索着发展公益金融。”广州市越秀区金融局副局长吴煜晖说,此前公益捐赠创办经济实体,做的是“输血”,而公益金融是结合了金融工具来做公益,做的是“造血”的尝试。“输血”更多是针对急难贫危,而公益金融则是让对方接受相对较低的成本,从而达到目的。除了低成本的支持,公益金融还要给予借贷方更多资源的全方位支持。另一方面,对于公益金融机构来说,还能实现资金循环利用,让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曾亚琳认同这一观点,对于公益性小额信贷的贷款主体,获得了性价比更高的融资;而相比于直接接受无偿捐赠,贷款主体具有对应的权利和责任,这一产品赋予其良性的压力,“贷款项目主体既不会像拿了一笔高息贷款那样,面临很大的本息还款压力,同时也能更有动力更负责任地开展生产经营。” 梅州人返乡创业种植蜜柚,眼下迎来了收获季节,果农喜迎丰收。 现阶段,公益金融还处于探索阶段,尚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吴煜晖指出,其中首当其冲的难处是观念的转变,很多人对公益的固化印象就是无偿。而在实际推广公益金融产品的过程中,惠众小贷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需要帮扶的对象本身对金融产品的认识是不够的,对公益金融的概念更是陌生。我们目前只能先从农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开始逐步推广。”袁涛说。 吴煜晖提出,第二个难点是如何划分公益产品服务的对象,以及定价。“探索阶段我们触达的对象是广大农村的农民,而在城市里的小商贩也有贷款需求,如何触达到这些群体是我们未来思考的问题。再者,公益金融产品的低息如何划定?低于市场利息的多少才能让公益金融产品的供求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第三个难点则是税收的问题,不同于传统的慈善捐赠,目前从事公益金融业务的机构还与普通商业主体一样承担税负,没有享受任何的税收政策优惠,如何保障公益金融供方利益并激发其积极性也是探索公益金融的难点之一。 “公益金融的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吴煜晖说,接下来,越秀区将培育发展公益金融的相关平台,加快推进公益金融及配套机构设立,研究组建公益金融联盟、公益金融实验室,形成公益金融试验区集聚效应;同时,越秀区将进一步完善公益金融组织,探索设立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扶持社会企业,致力打造公益金融生态圈。 新意思 公益金融试验区 2019年,广州民间金融街获批公益金融试验区。为推动共同富裕,践行普惠金融,越秀区充分发挥辖区金融产业优势,通过新设公益金融机构,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引入知名公益基金等系列措施践行公益金融,探索“金融+慈善”的发展新模式。 新说法 探索更多差异化扶持政策 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曾亚琳表示,目前,公益金融在国内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越秀区设立公益性小贷的制度具有创新和示范效应。区别于传统商业主体设立小额贷款机构,公益基金会发起设立的小额贷款机构,因为资本属性不同,差异于传统商业资本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公益资本成为小额贷款机构的股东,让公益性小贷机构能够以长期视角、可持续社会与经济效益平衡的方式去解决社会群体的贷款需求;此外,相较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小贷的灵活性更高,可以在细分领域下沉服务到更多有需要的群体。 “目前越秀区制定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公益性业务占比不得低于整体业务的30%,这是一个探索的样本,或许之后所有的公益性小额贷款公司也不一定是完全按照这个比例来设置,这个比例应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兼顾机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目标前提下进行浮动调整的。”曾亚琳解释道。 如何确定商业性业务与公益性业务的比例,本质上和如何给公益金融产品定价的问题类似。多少利息才算是低息呢?“公益信贷利率的制定可再参考市场相关反馈。”曾亚琳表示,一个试点创新项目应该在试点期间多多观察市场反应,在经过市场的运作后,综合考量判断其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如何引导公益金融机构平衡商业性和公益性?曾亚琳表示,一方面应考虑公益金融机构的股东投资协议是什么,若它的股东方本身带有公益属性,比如背靠公益基金会,这样的公益金融机构会更有耐心做公益业务;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探索出台一些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这对公益金融机构来说能起到一定的鼓励以及约束作用。 数说 752家 2012年6月,广州民间金融街建成之初,有民间金融企业共30家,如今园区内入驻的机构达752家,其中金融企业338家,包括小额贷款公司89家,基金公司11家,商业保理32家,融资租赁10家,典当行5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13家,保险16家,投资咨询25家等。 5000亿元 建街十年,广州民间金融街内的金融组织不断推出新产品,成功设计了各类融资产品200余种,累计为超100万户三农、中小微企业、个人提供融资超5000亿元。 30% 广州民间金融街在经历十年发展后,开始转型探索公益金融,创新设置公益小贷公司业务机制,在保留70%小贷公司市场化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实现了30%低息或免息贷款的比例加入,用于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帮扶。 策划/汤新颖、张毓统筹/石善伟、吴绍锋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图/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来源: 百度 广州日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2094363395534854&wfr=spider&for=p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