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8日,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2):开启“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 蓝皮书指出,除了汽车等传统合作行业,在气候变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中德之间出现了新的合作领域,两国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1.气候变化 德国是环保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先行者,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德最具潜力的合作议题。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是德国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德国联邦政府通过新《气候保护法》(Klimaschutzgesetz),根据新的气候目标,到2030年德国应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65%,高于原先设定的55%。德国的目标是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比原计划提前5年。该法案明确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等不同领域所允许的碳排放量。此外,联邦政府在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定价方面也推出了新的举措。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德国新政府的重要议题和各方共识。 中国同样致力于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的具体目标包括:“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中德和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广泛共同利益。2020年9月,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宣布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顺利举行两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为双边合作指明了方向。2021年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昆明宣言》和11月在联合国第26届气候大会上签署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都展示出中欧双方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和担当,也为气候治理勾勒出合作框架。 2.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对于中国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在传统制造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德国面对数字技术的冲击,较早从政策层面发力,推动数字技术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06年联邦政府便提出“高科技战略”,2011年提出“工业4.0”概念,2014年又推出“数字议程”战略。但德国整体数字化程度不及预期,新冠疫情期间医疗信息采集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滞后和混乱更暴露出德国社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不足。 随着2020年9月中欧领导人宣布建立中欧数字合作伙伴关系,中德以及中欧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中欧均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2021年欧盟发布的《2030数字罗盘》(Digital Compass),为未来10年欧盟数字化转型勾画了蓝图,旨在提高大众的数字技能、培养更多ICT专家;建立安全、可持续的数字基础设施;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同时,数字化转型又与绿色经济密不可分,数字化是欧盟实现“绿色新政”(Green Deal)的基础。 如今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坚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双方若能在尊重各自数字主权的基础上,加强战略对话,摒弃零和博弈思维,那么将在数字技术以及多边数字治理合作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来源: 网易订阅 周到上海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RCVVUO70514A4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