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科技赋能三农场景金融化 百融云创探索“三农金融”新模式
2019-07-24

  70后小王和爱人一起在农村里做养殖,“生意不好的时候,真的经常为了钱的事着急。想去贷款,但是,我们这种小地方的小生意,哪里有银行敢贷给我们?其实,我们有房子……”小王搓搓手。

  像小王夫妇这样的人群,在中国还有很多。中低收入的城镇人口、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人群,是普惠金融的主流人群,其中,针对三农人群的普惠金融,最难做。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三农”领域的资金缺口每年超过了3万亿。

  在业界看来,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金融,必须依靠科技才有可能打破瓶颈,真正落地。只有依靠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才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延展金融服务的市场触角;只有解决和完善三农人口信用体系建设,三农人群才能真正享受到金融服务。

  在这一背景之下,近年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百融云创等金融科技公司纷纷“下沉”到农村,竞相以各自的优势来解决农村金融难题。

  金融要惠普,信用要先行。如何改变三农人群普遍“白户”的现状,建起三农信用体系,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蚂蚁金服的做法是,建立 “三农”群体的金字塔模型:顶端是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链的经营户,中间是农业小微经营者,底端是农业网店主。结合数字技术,有针对性地为这三类人群提供适宜的服务模式。

  作为智能大数据应用平台,百融依托O2O模式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助力解决农户贷款。百融云创CEO张韶峰说到,农村金融的难点是农户贷款,百融是下沉到乡村,通过线上建设展业平台、数据中台、风控平台,以及线下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站地推乡村农户,O2O模式建立农户信用记录,并通过智能风控决策引擎有效识别农户风险,助力金融机构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

科技赋能三农场景金融化 百融云创探索“三农金融”新模式

  普惠“下乡”两大难 落地关键在场景金融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今年3月,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人委员陈锡文在讲话中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也成为近年来不能回避的主题之一。

  201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称,农村小微企业及农户是互联网金融浪潮下比较“被动”的群体,受到低于环境闭塞、信息来源少、教育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他们不能像城市小微企业那样获得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从而形成了“数字金融鸿沟”。

  自2017年起,百融云创便开始针对普惠金融客群、特别是三农金融客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研。2019年7月,百融云创董事长、CEO张韶峰率队,赴某贫困县的农村走访,亲历农村金融场景。“我们跑了好几个村子,很多农户反映他们有贷款需求,但几乎得不到满足。”张韶峰坦言,很多乡亲,其实是很朴实的,是有信用的。但是目前没有什么机构可以有效地评估他们。

  “普惠金融,尤其是农村金融之所以难做,是因为存在获客和风控两大难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分析指出, 金融交易是要能够控制风险和最后获利的,它不同于慈善事业,成本必须覆盖风险。。

  百融云创CRO季元亦有同感。在季元看来,在普惠金融三个客群中,“三农”最难做 三农金融的最大难点有二,一是,农民太分散,金融机构触达能力很弱,如果要布满网点,以银行的人力与运营成本来计算的话,往往亏损很厉害;二是,三人口的数据极其匮乏,金融机构没有评估其信用的基础。

  显然,科技是普惠金融的唯一的、可持续的出路。

  百融云创副总裁、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蒲克强称,百融云创通过O2O模式打破金融领域固有的二八定律。即线上科技,以及线下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站触达农村最底阶层,建立农户信用档案。要让80%的人也能够尽可能的享受到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

  具体来说,百融云创与很多本地机构合作,覆盖真实的乡村场景,比如集市、养殖会、种植户等,农村金融服务站与本地银行合作,为三农人群提供存取款等金融服务、生活缴费等之外,还向农户进行信用评估和贷款服务。这其中,最重要的风控环节和用户信用画像环节,便由百融云创基于(地方政府提供的)相关数据来完成。从而形成“乡村场景+科技平台+金融机构”的模式,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三农普惠金融。

科技赋能三农场景金融化 百融云创探索“三农金融”新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科技平台可利用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构建、连接和赋能的功能优势,不断提升场景金融化能力,形成风险可控、健康可持续的三农产业生态。在这种模式下,科技平台可让更多的金融企业能够更容易做好三农金融。在这种模式下,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 融资难与贵的问题将得到缓解,也让更多的人受益。

  科技赋能“三农”

  建设信用体系夯实普惠基础

  如何做好农村金融,需要“下沉”到农村的金融机构、企业坚守初心。更重要的是通过产品和技术的突破和创新,让农村金融切实落地。

  信用体系建设在农村中的基石作用毋庸置疑。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公开表示,目前,征信系统累计收录了9.9亿自然人、259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而百融云创在普惠金融的征信领域深耕细作多年,也是其中的贡献者。通过科技来计量信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评估、“画像”小微企业征信,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百融云创就通过真实的乡村场景中的数据,结合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逐步地完善农户信用数据体系,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农村金融发展的风险控制问题,创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2019年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马玉兰、征信管理处张涵宇处长一行在百融云创就企业征信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并对百融云创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层面所做出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评价。

  作为以“让金融普惠民众”为理念的智能大数据应用平台,百融云创决心,以科技赋能三农金融,张韶峰将这一作法称为“结硬寨,打呆仗”,他表示,“不沉到这种小城镇与乡村,很难解决他们的信用评估难题,不解决这个难题,就无法解决他们的普惠金融服务需求。高举高打,没有捷径可寻。中国人还有太多人没有获得过金融服务,我国的普惠金融之路任重道远。”

来源:北国网 编辑: editor016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赤同网络 技术支持&Powered by eLoo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