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储能科技规划的目标是突破100MW级锂离子电池、10MW级液流电池与1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掌握大规模储能单元与模块技术,提升现有储能研发、制造、应用水平,满足智能电网中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和分布式储能对于储能技术经济性、能量效率、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建立大规模储能系统安全及失效分析的方法和标准,显著提高梯次利用电池的综合技术经济性。 “十三五”国内储能的发展重点集中在寻找智能电网、智能化虚拟电厂、多能源互补解决方案,并着力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外送、智能用电、电能替代(含电动汽车)、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接入等问题。《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储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应用示范、储能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应用示范、储能提升用能智能化水平应用示范和储能多元化应用支撑能源互联网应用示范。 《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了辅助服务机制。该方案明确提出:按需扩大电力辅助服务提供主体,鼓励储能设备、需求侧资源参与提供电力辅助服务,允许第三方参与提供电力辅助服务。2018年3月出台的《关于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着重在电化学储能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方面开展创新和推广,提高新型储能系统的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在应用推广上,特别是在调峰调频需求较大、弃风弃光突出的地区,要结合电力系统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推动储能电站及示范工程建设;到2020年,建成一批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应用场景的试点示范项目,并鼓励分布式储能应用。 《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指出,完善峰谷电价形成机制,加大峰谷电价实施力度,运用价格信号引导电力削峰填谷;利用现代信息、车联网等技术,鼓励电动汽车提供储能服务,并通过峰谷价差获得收益;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推行居民峰谷电价;用户侧峰谷电价价差和浮动幅度为分布式储能参与市场提供良好条件。 18 观点呈现 储能发展相关政策解读(三) 山西能监办发布《关于鼓励电储能参与山西省调峰调频辅助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提高山西电力系统调节性能,更好消纳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明确储能运营企业可参与辅助服务,电网直接或间接投资电储能设施不得参与;可以联合或独立的方式参与调峰或调频。该政策对储能容量和功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加强电储能项目试点管理工作,坚持多种储能技术并举。同时提出,要努力为电储能独立进入市场交易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撑,抓紧研究出台满足电储能独立并网的相关调度策略和技术规定,鼓励在现有具备接入条件的场所建设独立的电储能调峰调频电站。 19 观点呈现 发展储能面临的困境 我国储能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应对很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现阶段,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并网与电网侧应用的系统集成技术有待优化、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商业模式不清晰、标准体系不健全,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用户侧的应用虽具备初步盈利可能性,但市场空间狭小,市场机制没有形成,储能的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合理补偿。中国发展储能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以及发展路径跟欧美国家不一样,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的前景和速度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储能服务发展直接关联制度条件,包括清晰的发展目标、持续的可再生能源激励计划、构建储能标准体系、储能采购激励措施等。 另外还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电网侧储能僵局。之前电网侧储能所采用的是租赁模式,这一模式的关键是电网公司承担了兜底的作用。正因如此,电网内部希望将储能资产归入输配资产,通过重新厘定输配电价来疏导投资收益。而随着国家否定了储能计入输配电价和租赁制,对于电网公司而言,之前的租赁模式等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大规模投资电站,这显然影响电网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制定新的政策,避免电网企业在储能发展过程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进而有利于储能价格机制透明化,倒逼形成充分竞争化的市场。 另外,由于连续两轮一般工商业电价大幅下降20%,导致峰谷价差套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居民生活电价可自愿选择执行峰谷电价或阶梯电价,但受限于生活用电小、用电习惯弹性小等因素制约,居民户用储能不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如果储能与光伏等新能源相配合,就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储能+新能源的组合成为被业内普遍看好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0 观点呈现 我国现行储能政策分析 我国储能政策处于初期阶段,细化的实施纲要不够明确。我国的光伏、风电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补贴政策的推动。而政策对于储能产业的发展推动力不足,对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化、工程化应用效果还不明显。政府应多措并举支持储能行业和技术发展。政府支持的手段很多,比如财政、税收、价格等,也应该积极支持储能参与市场竞争,并结合电力市场改革,积极鼓励和推动储能在发电、电网以及用户环节参与市场交易,利用调峰、调频等服务,与煤电、光伏以及风电联合运行方式获益,通过市场形成价格。 储能产业发展仍需政策支持。如何挖掘更多的储能应用价值,提升储能项目经济性,是储能产业当前发展需要关注的焦点。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开发和应用市场,中国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创新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支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国内储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中度还不是很高,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投入不足,成本优势与产业政策落地的细则还不是很明朗。这需要优质企业做好前瞻布局,也需要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文章来源:大同日报) 来源: 东方财富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355951104524772&wfr=spider&for=p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