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产业金融如何服务产业优化升级
2021-11-03

  作者:俞华军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需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产业金融作为产业与金融结合最紧密的重要经济领域,如何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成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适配性的重要内容。

  在产业金融领域内,产业是基础和根本,金融起到催化剂、润滑剂和倍增剂的作用,在良性循环模式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实现“1+1﹥2”的效应,带动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产业金融是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由路径。从不同角度看,产业金融具有不同的内涵:从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角度看,在产业发展政策的背景下,凭借一系列金融业务活动来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从风险防范角度看,产业金融不仅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耦合,更有两者协调有序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是金融发展的基石,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原则,避免金融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产业金融发展迎来巨大契机,也面临重大挑战。只有金融体系结构与产业经济结构高度匹配、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支撑作用。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高风险银行的总资产目前仅占银行业总资产1.4%,金融脱实向虚、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仍未消除,部分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个别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对此,产业金融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新发展理念,明确高质量发展目标,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树牢规则、划清底线,推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打造产业金融升级版,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和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优化监管框架顶层设计,强化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监管协同联动,对于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产业金融呈现科技化、资本化、垂直化、生态化发展趋势,在应对变革、促进创新、提升效率和实现共赢的同时,相应风险的累积程度和传播速度逐渐放大,风险传播机理更加复杂,对金融监管及时性、有效性、全面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监管框架顶层设计,需要着眼于产业领域的专业性、科技进步的复杂性、风险管理的差异性、跨界风险与合规的统一性四个方面展开。科学把握产业金融形态和本质规律,推动金融监管与时俱进,既要避免因治理手段简单生硬而扼杀产业金融发展需求,也要转变治理观念和方式方法,探索建立风险预警和跨部门协同处置机制,及时准确识别研判处置风险,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风险可控能控在控,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产业金融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从直接面向单点客户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演进为沿产业上下游布局的产业链金融模式,近年来逐步形成以产业为核心、以平台为拓展方式的产融生态圈模式。资本化是产业金融的重要趋势,资本的不断集聚催生了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平台和金融中心等市场主体。此类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具备其必然性、创新性,而其监管,尤其是对资本和风险的穿透监管,应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产业金融发展风潮遍及各类行业,一些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机构通过金融控股平台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资金成本,丰富和完善了金融服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和产业链的需求,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在实践中,也有少部分企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内部治理失效,市场行为失范甚至违法违规,债务杠杆高企,隔离机制缺失,资金脱离实体经济空转,造成金融行业秩序混乱和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控股平台监管的规章制度,填补规则空白和漏洞,不折不扣落实准入管理和持续监管,提升制度执行效能,有利于防范风险交叉传染,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经济形态,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金融生态,产业金融通过更好地赋能实体产业,才能真正体现其存在价值。因此,优化产业金融发展生态,需要企业和监管共同努力,把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人民生活改善作为第一要务。面对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产业金融相关企业要立足主业,找准自身定位,聚焦目标客户群,创新商业模式来构建自身独特的产业金融服务优势。要更加注重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重视资金来源和运用的稳定性、合规性、有效性、安全性,不断加强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关联交易、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和管控。着眼于长远,面对新经济形态、数字化浪潮和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变迁性,产业金融企业需要不断思考自身在新产业生态中的定位和经营管理模式,制定更加彻底的转型升级战略,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更好地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和民生改善。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来源: 百度 东方财富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391511590496467&wfr=spider&for=pc

赤同网络 技术支持&Powered by eLoo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