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共建金融与地产良性关系,打造未来行业发展新范式
2021-11-03

文 | 胡雯

11月1日,金秋时节,桂花飘香。

由蓝绿双城发起的第三届共建者研讨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数百名来自高端智库、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房企和共建单位的代表参与了主题演讲和闭门研讨,深刻分析当下地产面临的新变局,共同探讨未来业务发展的新范式。

参会专家一致认为,下个阶段,我国的住房体系将会在“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之间取得新的平衡,而与以往不同的是,“防风险”与“保民生”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权重。

近年来,按照“房住不炒”的总定位,一系列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其中包括土地端的“供地两集中”新政、金融端的“两道红线”、企业端的“三线四档”以及市场端的学区房、二手房指导价制度等等。不难发现,我国房地产行业长效机制的政策蓝图,已经初步成型。

也要看到,政策频频“重拳”之下,部分房企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虽然是其一昧加杠杆、求规模的发展战略所致,但客观上也给地产行业和金融市场都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地产企业的利润水平持续压缩,将催生土地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将呈现变量、增量与存量市场共存的状态。”蓝绿双城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顾建明在大会上说,这里的“变量”市场,指的正是当前市场上存在资金和管理问题、亟需纾困的存量项目。

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据介绍,蓝绿双城正在打造房地产资产管理领域的先行者,构建金融与地产之间的坚实融洽的新关系,为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地产市场的“新变量”

“销售规模重不重要?也重要,但不是最重要。”蓝绿双城的董事长曹舟南在大会上说,企业的规模首先要和ROE(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然后才是越大越好,“否则只能是背道而驰”。

他透露,当前市场上部分企业的债务爆仓,不少项目希望通过品牌置换来重建信心,最近公司的同事正马不停蹄地在福州、温州、南昌、广东等地看项目。

实际上,随着市场定价权逐渐切换至购房者手中,我国的住房产品也真正告别了金融投资属性,向着居住的本质属性回归。“未来的市场,将呈现存量、增量与变量共存的状态。”蓝绿双城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顾建明判断称。

第一,各类房企、科技和产业机构已获取的土地储备,仍将维持一定的存量土地市场。第二,在增量市场中,国有涉房企业未来可能成为主力军,而中小房企则以联合拿地、同行共建的方式为主,城市发展基金、房地产发展基金、REITs等直接投资将成为新兴力量。

曹舟南认为,未来的增量市场,虽然会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但是具体落地到开发端,民营公司操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也就是说“未来投资与开发将分离。”

第三,变量市场是个新事物,这是遇到问题的存量项目,短时间内形成的市场空间。具体来说,随着土地作为抵押担保的底层逻辑出现松动,金融机构希望存在不确定性的项目,可以寻求专业的开发服务商进行合作。

据介绍,蓝绿双城为这些问题项目提供专业的判断,作为利益各方决策的依据,同时通过自身经验丰富的团队介入、监管、控制、预控,来实现后续开发和房子交付,最后解决问题让资金回笼,保障各方利益实现。

“蓝绿双城的定位,就是要做涉房类的资产管理公司。”曹舟南说,从过去做存量的共建,到现在又做变量资产的共建,未来增量市场还要做“双GP”,即投资人前端负责融资,蓝绿双城负责做落地端。

据透露,近三个月内,公司已经接触了40多个变量市场项目,还有更多正在接洽和诊断中。

金融机构的“新诉求”

近年来,个别地产企业一昧追求扩张,终于把自己带入资金周转降速、负债偿付加压与销售终端萎缩的重重困境。

11月1日参会的银行人士表示,“对于这种现状,业内大家都非常紧张。”地产项目通常作为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当其风险增加,变得不那么可控,金融机构就可能面对债务违约,开发商管理主体作用缺失,以及政府监管变动等复杂局面。

自2017年楼市展开深度调控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已提交破产文件的房企数量超过300家,包括泰禾、华夏幸福、恒大、蓝光地产、阳光城、佳兆业等知名房企,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债务违约的风波。

由此可见,“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对过往高杠杆、摊大饼的企业,影响尤为剧烈。

这类企业的核心特征,就是将资金杠杆运用到极限,甚至从土地购买阶段开始,就大量使用组合金融融资,在某种程度上,已将土地和住房从普通商品“变异”为融资载体,“借-卖-回”才是其本质的商业逻辑,而非传统意义上,更加关注房产品的营造和客户服务本身。

来自银行的参会人士介绍说,在这种行业现状之下,原先的前端融资单位,包括公募、私募、信托端,以债权方式投资以后,所谓的各类监管其实都流于程序,现在部分项目遭遇了经营风险和兑付压力,金融机构也面临着严峻抵押物价值消减、到期债务兑付等问题。

“金融机构希望第三方在投资的同时,也能就经济技术指标单独出具咨询报告。”蓝绿双城相关人士表示,就是投下去之后,对项目整体开发计划、成本管控、销售管控、财务管控和现金流管控,都能协助投资人进行专业性监管,“这块工作量非常大。”

“参与这类项目,得经常跟地方政府打交道,政府的主要目标是保稳定、保交付,同时也要保区域内的平衡。”多位参会人士表示,不论是来自地产企业、银行的参与者,新的管理组合和共建秩序的建立,是变量中蕴含的生机,也是房地产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并且值得探索的全新生存方式。

未来市场的“新范式”

作为一家对标“铁狮门”的中国资产管理公司,蓝绿双城如何以专业能力实现价值创造,以管理红利改观发展局面,最终更加安全、有力地保障投资人、客户、合作方、服务商的各方权益,是其能否成功介入巨大变量市场的基础。

近期,为了应对上述业务模式的落地,蓝绿双城再次梳理了自身的管控体系,使之具备能够分模块对外进行能力输出的基础。同时,通过内外部的“人才共建”,选拔形成了“共建师”团队,同步推出了以“啄木鸟计划”为代号的变量项目工作计划。

“城市也是森林,森林是由建筑和房产构成的,啄木鸟就是面对病树,希望诊断者、治疗者和阶段性介入者来进行改良,这就是啄木鸟计划的初衷。”蓝绿双城科技集团总裁余海涛说。目前,由法务、财务、金融等专业人员构成核心主体,辅之以开发的销售、工程、设计、成本等人员,公司已经形成一个可机动化、可调配、可阶段性驻场的服务团队。

近三个月来,蓝绿双城已经陆续展开数十个项目的实地调研与策略研判,基本形成以项目“诊断咨询、专业监管、管理置换、联合重组”四个方面,彼此关联又层层递进的一整套全新业务模式。

据透露,金融机构和政府是公司主要的接洽对象,“尽快复工复产、全力保交付”是当下各方最紧迫的要求,金融机构需要地产专业机构来协助监管项目,解决后续操盘等延伸问题,政府为了化解僵局,也都以积极态度来进行统筹,此外,市场上仍有大量的债务方、供应方,手握大把商票等待变现。

“不能大起大落,大家都很难受,也有悖于常理,有悖于底层逻辑关系。”曹舟南说,“正常化、平稳的发展,这是初衷。”他还强调,依托核心能力的共建协作,将是房地产下半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蓝绿双城已进驻杭州、北京、天津、深圳、广州、南京、济南、武汉、长沙等40余座重点城市,签约超过80个优质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预估可售货值超过2000亿元。

来源: 百度 新华社客户端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390931135886917&wfr=spider&for=pc

赤同网络 技术支持&Powered by eLooie.com